17、修行不精进的原因是什么?

2017-03-14
来源:

17、修行不精进的原因是什么?

答:修行不在你入佛门的早晚,而在你的悟性,在你的因缘。我们修行、发菩提心以后,在上求下化过程中,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熏修、学悟、体证佛法的真实义,才能成就。但是由于我们学佛人大部分不明白佛理,都是受寺院的影响,感到道场的庄严而入佛门,素质纯朴善良而加入信佛的队伍;却又不甚了解修行之道,没有足够的修正体验,又很难遇到真正的善知识。因此很难真的入修行之门,停滞在相对境界上,而无法体证和启用。它最主要的障道因缘可分为四方面,影响你的精进:

第一任务观。什么是执著任务观?就是把修习佛法列为功课以后,每天只是为了完成功课而用心,为了完成功课而念佛,为了完成功课而诵经。功课完了就算完了,一天修行也算结束了,是完成任务嘛!尤其在功课中不知道如何亲身体证佛法;功课结束后不知道如何念佛;日常生活中更不知道如何用心观照,有这个任务观。由于时间紧迫或忙于应酬往往贻误了功课,不得不为完成功课而匆忙的补上。任务观很累,白天完不成了,晚上即使十点回家也急忙上佛堂,叨叨咕咕完成任务去了。你说这样修行有多累?这样的修行真是障了我们的清净心,这样必将功课成为负担,任务感压制了学佛的轻松、自在、快乐和内心的受用。

我每天非常自在!我现在出来跟同修结缘,要是在家天天玩,玩的同时不忘念佛,可快乐了。除了玩就是看花,上花市转,转完了回去,该睡觉睡觉、该打坐打坐、该念佛念佛,可自在了、可轻松了,真好……

有任务观就把虔诚、自愿、轻安、愉悦、受用的佛法变成了苦恼被动的束缚,同修你是不是有这个感觉,你回去琢磨琢磨!让佛法把你捆的左也不是、右也不是、前也不是、后也不是,扔还扔不得。受用呢,外边风言风语还不少,家庭还闹的挺烦恼,你说这麻烦不麻烦?这是忘记了学佛根本在修心,使心灵世界在修学佛法中不断的升华、提高、明朗、完善,最后达到深入生活而不染生活,深入六尘而不染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对你不起作用;“穿越万花丛,身不沾一叶”,在花丛中走,身不但不沾花,而且连叶都不沾。“穿越万花丛”是在五浊恶世里走;“身不沾一叶”,心始终是清净,使本具的清净、平等、慈悲的佛性在契理契机的功课中显现真心的妙用。

功课分为定课和散课,应该互补互用,不要执著。今天晚课没上,都晚上十来点钟了还上什么?家人都睡觉了,你叨咕什么去?睡你的觉就得了。定课是修定力,我们就修这定力,我一堂不落修定力;散课是修清净心,我念佛“阿弥陀佛”这是散课,散课是修清净心,有定力了又有清净心了,这就叫修行。但是定课和散课两者可以相辅相成,这样日久天长则能心合于道,行于自然。修学佛法就会越修越自在,越修越快乐,越修越愉悦。

如果掺杂了任务的观点,那么心就不净,执著心在起用,这个法心就不相应了。法是什么?佛法、念经是法,它们和净心矛盾了,则不会感应道交,达不到一心不乱;对一心不乱、对老实念佛、对佛号成片可以说这样修法是望尘莫及,不可能达到。所以学佛人不可以有任务观,当然不能废除功课,而应该明白如何用心的前提下活泼的应用。心无滞留、心无挂碍,永使内心处于一种无为清净愉悦的最佳状态,毫无负担之感。唯依念佛取代任务心,这样长期熏修自然与道相应。这就是任务观,障我们的修行。

第二个就是功德观。执著功德观障我们的修行,一些学佛的同修认为念佛可积功德,所以有的同修念佛就画道、画圈来记数,还有人将布施、弘法等好事常记不忘,印经典漏了自己的名字,认为自己功德给漏下了;每年的放生款到年终还要查查数,算计算计,念念不忘……这些无不障了修道的进步,不明白什么是功德和福德。真正的功德并不是在事相上,就是你所做的事不是功德。

我们这次上山东,山东的同修非常纯朴,说我:“犟牛居士,你这功德可老大了,度了老多人了!”我说:“我哪有功德?我所做的一切那不是修功德,那叫福报!”我今世修不出去,来世我的福报很大。因为藉纯印老人法,藉纯印老人的缘,我这福报可大呀,法布施为最,这个福报可特大。但是今世一定要走,不要享那个福,那叫“三世怨”。什么是三世怨?今世修了,来世享福去了;那么再来世呢?这不第三世吗?再来世干什么去?享完福怎么办?福报没了,没了怎么办?业报上来了,恶报上来了,上三恶道去了,麻烦不麻烦?第三世就给你找上来了,不能干那个傻事。所以这功德它不在事相上,它也不在修法上,像诵多少经咒,念多少佛号……功德必须与清净心相应,它是内心世界脱离了烦恼的一种清净无染的状态,就是无念。没有念头了,清净心显现,那就是功德。功德很容易消失,福德不能消失。功德怎么消失?消失功德最大的敌人是嗔恨心,恼火、发脾气就是火烧功德林,并没有功德了。有好多同修就感到:“我怎么修这么麻烦?怎么就不精进呢?”什么原因?就在这方面。总发脾气,总有嗔恨心,总有嫉妒心,那怎么能精进?功德就没了。真正的功德是无念、无知、无见,是自我性德显现的一种证悟。

功德本身有两个含义,一个是念念无滞、洞见本性的妙用为功德。这就是见性为功,平等心是德;内心谦谦毫无我慢之心是功,身行与理相合是德;心生万法是功,入法而离念是德;念佛的时候,能以佛号修清净心,与自性相应是功,在日常生活中不染六尘是德;念念无念清净是功,心地平等慈悲是德;无我相,没有我相了是功,行普敬、普供养,常行布施是德;通过念佛法门,达到一念不生、了了分明,能一心不乱,这才是功德。

功德和福德一定要搞清楚,功就是纯粹的功夫,德是身口意的德行。与清净心不相应的都是福报,作善事的福报。如在修法或弘法中执有功德相,产生我慢心及妄心分别在起用,就产生人我的知见,就遮蔽了清净的自性,就没有功德可言。你别看你是弘法的法师,你搞贡高我慢,凡人不接语,总以为自己修的好,这样人是没有功德可言,另外你法缘也不会殊胜。所以学佛人不能执相忘性,功德绝非求来的,也不是做来的,而是在修行中积功德不走心,念念无住,放下有念,不住无念,使身心世界与佛国的菩提融入一体。这样无求功德之心,而真的功德必然自然显露,道业方能在无知无觉中完善。这就是执功德观,执功德观障我们的修行,有好多同修为佛门做了许多善事、好事,就说:“有功德呀,我这有功德了……”麻烦了,这一个念头就错了。

第三个就是执名相观。佛门的经典、诸宗的著作名相非常多,如果佛门弟子不能彻底了解这些名相的意义和作用,钻字句、学文意,最后只是得到了佛学,而不是佛法。你明白了佛学,研究佛学去了,不是修行佛法去了,更不是学佛。既然这样,怎么能悟入佛慧,证悟佛道?因为佛陀所讲的无不是以心为宗,是指引大众进入佛知佛见的种种方便。经典律论诸多名相不过是如指引月,若不认月,死在名相上,非参悟了佛理。应藉名相入佛正见,联系修道的实际,将名相的真义真的解悟,将一切佛理顺藤摸瓜,找到自性之瓜,再称性起用。这就是全佛是心、全心是佛,念佛念自性,声声不离自性觉,藉名相广宣教法,普利有情;若执著名相,忘了真义,虽然学了,记了大量的学佛常识和佛学的知识,甚至讲起来滔滔不绝,实际并未明白佛法的究竟,绝不能开智慧。因为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,知道多烦恼多,所知障重,不能入佛慧,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。

正像我前面讲的那位居士似的,就是所谓的“善知识”,她读的经典、大经大论摞起来比她都高,实际是最愚痴不过的。那是佛学院老师的材料,她不是当生成就的材料,这就是障了你的清净心我们佛门经典当中的文字,它实际是起什么作用的?它实际是起“敲门砖”的作用,悟道以后就应该离文字相、离言说相、离心缘相,这就是“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。”离心缘相,将攀缘的妄心全放下,放下、放下、再放下;把放下的念头都放下,一切无住,顺其自然,了就睡,饿了就吃,这样内心光明的智慧自然显现。佛法自心本,不从外得,无比的清净自在受用,不思、不想、不念、不求、不得,当下就是;把这几个一断掉,就是真的佛法。

我们在去年,也就是二〇〇〇年四月末、五月初去朝五台,它那有一个“飞来石”的典故,很能启发人。

乾隆皇帝见到这块石头就问:“既飞来为何不飞去呢?”老和尚答:“一动不如一静。”为什么不愿走了?既然是飞来石,从外边飞来了,那它怎么不飞走呢?老和尚答得很有智慧,他说一动不如一静,它不愿意走了,它不动了、安静了不动。

乾隆皇帝看到手持念珠的观世音像,于是又问:“观音菩萨她在念谁?”老和尚答:“她念观世音!”乾隆皇帝一听非常不满意,说:“自己念自己,是不是太过分了?”老和尚答得非常巧妙:“求别人不如求自己!”这句话意思是什么?我们念阿弥陀佛,求阿弥陀佛来接引,不如找自己这个阿弥陀佛。求别人不如求自己,让别人推送助念,我看不如自己自在往生。

公主岭的法师,十六岁出家,今年九十二岁,一个大字不识,阿拉伯数字的3都被写成了反耳。但是就会修清净法。什么清净法?“阿弥陀佛”,天天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早晚课、上大殿不会别的,就是念佛。最后修到什么程度?自在往生。

前年我和她结缘的时候,她问我:“我将来怎么走哇?”因为她在她们那个寺院都是师爷的辈分了,都称她“师爷”,所以我顺嘴就胡说八道了。我就回答说:“师爷,你什么时候走呢?你什么时候有点儿头疼脑热了,就准备走吧!”她说:“能吗?”我说:“能!”结果我回家不太长时间,老和尚就犯病了,这回真的头疼了。就马上给我打电话,说她要走。我到了以后,她的病好了,就跟她弟子说:“都九十多年了,我不爱看着它了!”就是这个身体,不愿看着它;她徒弟就说:“师爷,不愿意看就走吧!”“那好吧,咱就走吧!”搬个小枕头往那儿一放,往那一躺,口水下来了,走了……你说你求别人,求谁能这么自在?人家还得接,居士们还得送,兴师动众的,麻烦那么多人干什么?求别人不如求自己,自己有这个真佛,为什么不把他掏出来呢?所以我们求那个经典都是外道,仰仗那个是不会得利益的;求自己的真佛,就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。

我们有好多同修都已经五、六十岁了,我劝你们不要再做那些课诵、咒语、朝暮课本,按照那个叨咕去,不要搞了。多大年纪了?哪有那个精力了?“今夜脱了鞋和袜,不知明天穿不穿”,哪有那个时间了?就是念佛: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”我从进佛门开始就是念佛,我早晚课很简单,那边没转身,我早晚课作完了。我是十念法:“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”念十声,完事了;平常就是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还是阿弥陀佛,就是阿弥陀佛,天天心里念阿弥陀佛。吃饭也阿弥陀佛,睡觉也阿弥陀佛,上厕所也阿弥陀佛,什么时候都是阿弥陀佛。我念阿弥陀佛念的比较得力,一切病全都念没了。我求阿弥陀佛了吗?没求。我找的是自性,自己心里这个阿弥陀佛;我不求它们,求不得,它是因缘合成的,各种元素金属合成的、木质雕刻的、黄泥塑造的、纸张绘画的、玻璃钢铸造的……你求它能求来吗?那能有用吗?所以求别人不如求自己,还是自己到时候把自己佛性显露,清净心有了,念佛念到连片了,说走咱就走;愿意多待几年,咱就多待几年,和大家结结缘,不愿意多待咱就走,一定不要求。可见这智慧不是经论,绝对不是经论,这叫名相观。

第四个就是执仪轨观。执著仪轨,就是规矩,守那个死的规矩、死的戒律,死在戒律上。按说持戒律是好的,是持戒,我说不要死在戒律上,持死戒。因为佛教为了接引修道众生,设了许许多多的仪规,像寺院早晚殿的课诵、禅宗的禅堂、密宗的坛场、净土宗的佛七、念佛会等都有一定的仪规,秩序非常的井然,绕佛、止静、念佛、跑香、坐禅、灌顶、礼佛等等,但是很少有人明白仪规它的作用是什么?不明白这个道理,而对这个仪轨起执著心。像上香,有人就打电话问我说:“犟牛居士,你上几支香?”我说:“我上几支香和你有什么关系?我就上一支香!”“那能行吗?”“不行你问我?”我反过来问他:“你上几支香?”“我上三支香!”我说:“三支香就对了!”“有时候我上四支香,上支护法香?”“那也对了!”“那么究竟哪个对?”“我看哪个都对!”因为一支香供万尊佛,这上香是表法,表什么法?表持戒——戒定真香。这个香往香炉一插规规矩矩,你一上香的同时:我的心别随外境转,这是上香的含义;上了香,心还起念头,还随着境界转,你这香不是白上了吗?因为我们是学佛,不是大神大仙,上了香以后就哆嗦起来了、来神了,不是搞这个东西。

上香要明理,不要走死规矩,佛门没有这个规矩。像蜡烛,必须用粗的红蜡,焚香必须要中、右、左顺序,就是表佛、法、僧,这丝毫不可改变……其实佛门的仪规是修行中起到摄心作用的表法,它是起到摄心作用。像我们进佛堂应该走侧门,不应该走正门。靠哪边进、应该先迈哪边的脚,这些都表恭敬、表真诚的意思。你走错了,就心里犯合计:我有罪了!没有罪,你起心合计就是犯罪了,就有错了。不要这么执著,这些规矩只不过是一种礼节和礼仪,好看,肃穆庄严好度人,它就是这个意思;并没有什么我错了就犯戒了、犯罪了这一说。

这些礼节让人感到道场肃穆庄严,使参与者从心里对佛像、对出家的师父、对经典油然起敬。仪轨的严肃性、道场的气氛感染你妄念不生,身心全部投入到修清净心之中。这样久而久之,心净体亦净,身体必然没毛病。它实际不但是精神疗法,也是心灵的熏陶,使你万缘放下,一心向佛、一心向道,尘劳烦恼不生,身心必然轻松。假如你执著于仪轨,认为仪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,稍一不慎有些误差心里就不免恐慌,心里就不免有造业之感,生怕菩萨护法责怪自己,这就是我们佛门讲的:“万法心想生。”你有这个恐惧心里,必然要出现疾病和灾祸。这个灾祸哪来的?心想出来的,精神恍惚所致。主要是在差别的事相上起分别心,千斤压力在心头。这样死在仪轨上,又怎么能感受、体证妙明空灵的境界呢?

古人参禅者有“呵佛骂祖”、“烧佛像烤衣服”之说,把佛像劈了烤衣服,因为它是像。但这是修自力解脱,是达到业尽情空、上上根性之人所做的。你去烧佛像试试,那就是放佛血,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;禅宗讲的是不著相,没有相,人家是业尽情空、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的境界。我们去搞这些能行吗?那就不行。我们修二力法门者就不可去效仿,这就是因时、因地、因法制宜了。我们的仪轨无不是提供修道人的方便,修行人的真功德并不在仪轨的本身,它是藉境修心的仪式。若执著仪轨被仪轨所缚,便不能圆融入道。我们应该怎么办?应该不住仪轨相,应明白仪轨的理,即相离相,以仪轨束尘劳,修净心。

障道缘除了这四种以外说之不尽,这四种我考虑是对净土法门修习者有普遍性。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般若智慧,不理解佛法的真实义,不能以假修真,藉法证真。一个真的学佛人,若能去掉边见,领悟佛法中道的含义,以四圣谛苦、集、灭、道为基础,以佛的知见为知见,回光返照,对一切事、对一切人、对一切物,甚至对一切法都不执著、都不住着,空明无住,妙用无穷。这样的人心地必然清凉自在,热恼不沾。心不住法相,道即通流;心若住法位,万物皆寂灭。必然能在运用诸法的时候,心如镜映物,如水现月,身心不动,运用自如。念佛修心而不住相,不留修和无修的痕。戒是戒自己这个心,行要行于自然,恒顺众生,唤群萌。这样的修行必然得大自在,这就是“著相求法本无法,离相修心是真修行。”

修行的纲要是什么?这个过去都讲过多少次了,通过我们今天的开示,应该明白怎么修,应该体悟修行主要在修自己的心,心不要住在法相上,这就是真正的修行。这就是我们过去无量劫当中,或者在修行当中,现在所遇到的种种障道因缘。通过今天的开示,同修回去以后要悟得,不要被我的舌头所左右。因为法一说出去就不是佛法了,他著了言说相,一起心动念就变成凡夫、变成妄念了;一看文字,住在文字上就不是佛法了。所以同修今后有机缘的时候,我们再参研吧!

当然今天所讲的好多都比较深,因为接到这些同修的条子以后,我做了一番准备,这里头好多话都是纯印心法,我把纯印老人这一生的行为融到这里头去了。今天有同修还说:“你所讲的都是经典!”是经典,我也承认是经典,但是我这经典从哪来的?从活经典里头出来的,纯印老人一生所示现、所说、所做、所为的。过去认为她老人家是最糊涂、无知的老人,连“照相”这俩字都不会说,她说“着相”。现在回过头来一看,她老人家讲的这些话都是佛法;过去认为她老人家把世间的事情全都整反了,现在一看反还反对了。反对了是什么?佛法!佛法和世法就是相悖逆的。世间法里是讲什么?讲求得、讲知识、讲学问;佛法不讲这个,佛法讲清净心,往外倒;世间人都讲贪求,佛法讲往外舍;世间人遇到一些烦恼事就发脾气,佛法讲忍辱法门……好多事和世间法绝对相违背,相悖抝的一定是佛法。我们通过两天的开示,希望同修从中能受到些启迪!


阅读640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