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、诵经的作用是什么?念经念的遍数多可以消业吗?

2017-03-14
来源:

20、诵经的作用是什么?念经念的遍数多可以消业吗?

答:就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,诵经主要在于明了经的义、明了经旨。这就是心明体行,深信不疑。通过诵经明白佛的教诲,心里明白了身体还得做,这句佛偈说得很好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就是告诉我们持戒,我们同修现在持戒就是不搞杀、盗、淫、妄、酒,殊不知你持戒才持了还不到一半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是持戒,恶的不做了,那么善的呢?小善也要为,小善也要做,作善不作恶才叫持戒;不是我不作善也不作恶就是持戒,这就错了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是持戒,自净其意是修定,前边两句话是修戒,这句话是修定。自净其意,心不乱想了,对财色名食睡不想了,要靠定力不想,就是修定。你有戒又有定力了,怎么能不开智慧呢?因为智慧就是从定中而生,没有清净心是不会开智慧的。清净心是智慧的母,清净心是智慧的本。像我这次在五台山就显露出这一点。

同修可能听过朝五台山的那个光盘,五台山的对联风吹雨淋,有的对联上联有一个字,下联中间有一个字,北京居士说:“犟牛居士,这个能不能对下来?”我说:“可能差不多!”因为清净心生智慧,尤其我见到了文殊菩萨,他老人家一加持,还有什么对不下来的?所以我心中很有底,我说差不多。静下心来别胡思乱想,看五台山的风景好庄严……不看了,静下心来念念佛。一念佛,这脑袋里出字了,我说:我给你对一个,上联是什么什么,下联是什么什么……老和尚过来了:“阿弥陀佛!你怎么知道的?”我说:“我怎么知道的,你要问我,我问谁?我也不知道我怎么知道的!”这就是清净心生智慧,你说你有智慧,你对对去?上联有一个字,下联不知道在哪个位置上有个字;有的上联有个字,下联还没有字,你给对吧?

清净心生智慧,不是说读书读得多,那叫有识之见。你学文学的,文学这方面好;你学数理化的,数理化这方面好你就知道这些东西,再让你知道你没学过的东西,就不知道了。像佛讲法似的,放牛娃问佛怎么放好牛,因为佛是太子,他哪放过牛?他就给你讲《放牛经》。什么原因?他是清净心,无所不知,无知才能无所不知;有知有见就落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,你是愚痴。什么时候把知见全都倒光了,没有知见了,心体清净了,无所不知。就像我们这个茶杯似的,现在它已经装了满满一杯浊水,你再想把清水灌到这里来,绝对灌不进去。那怎么办?把茶杯里面的浊水全倒掉,清水才能进来,就是这个意思。知见多就是障道之缘,它障碍你修行。

我们真正的修行人就要修无知无见,所以我的法号叫“常愚”,我常常处于愚痴当中。愚痴到什么程度?人家给了钱,咱不知道这钱好用,赶快送到有用的地方去;人家骂你,你不知道是骂你,还以为跟你说笑话,在赞扬你……因为无知,你一有知可就烦恼了,看到外边来钱了:这多好哇,我这回又发财了……生欢喜心,欢喜心就是烦恼;人家一骂你,违背你的心意了,你就生嗔恨心,就发火,嗔恨心还是无明,那还是烦恼。

同修在无量劫当中,修傻傻的、呆呆的法,我们今世才得人身,我们今世再傻傻的、呆呆的老实念佛就能去极乐。可不要做聪明人,聪明叫“鬼精灵”,

我们诵经要悟经义,不要解经义,解经义绝对是错。诵经不思惟,诵经绝对不要思惟。读诵就是读诵,读到滚瓜烂熟的时候就恍然大悟,这叫作悟得。绝不能思得、想得、分析得,把自己的知见强加在佛的知见上。因为经典无见,没有见解,正因为它没有见解,所以所有的见解无不在经典中。

什么叫经典?过去是这样,现在是这样,将来永远是这样,这就叫经典。它和宪法还不一样,宪法过一段时期得修改,经典绝对一个字不能差。古人看经典有古人的境地,现在人看经典有现在人的境地,我们正法住世还有七、八千年,七、八千年的人看经典有七、八千年人的境地,不能改变。永远是这样,它是永恒不变的。因为它是佛成佛的经验,经是经验,是佛的经验。佛把经验告诉你,指引你怎么修,那你把他的经验改变了能行吗?

我们看经就要悟经,要领解佛之义。“欲知下山路,须问过来人。”我们在山顶上,蒙头转向找不着下山的路,有的人从山上下来了,你就问他:“你怎么下来的?”他就给你指出哪条道怎么走,你就顺利的下山了,这就是经典的作用。所以我们诵经主要在启悟,但真正的真知灼见还是你的自性之见,绝不是经典。经典是帮助你启用,在经典当中不会生般若。我这样说有的老同修能理解,新同修一听会认为老犟牛在毁谤经典。确确实实是这样,经典不会开悟,说读多少经典开悟,不可能;因为著了文字相,不会开悟。开悟是无心,清净心是智慧的本,清净心是智慧的母,并不是在经典里。如果执著于经典这个法能得正觉的话,你就被经典所缠缚。当我们理解了经典的时候,就要把经典抛弃。像我们说修净土法门,你真正认识到念佛法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、是最殊胜的法门,在这种情况下你定力有了,经典就可以不读。我一部经也没读过,我不会。但我就有这个定力,任谁说什么,我对所修的净土念佛法门是不会放弃的,我就要本着一声佛号而得解脱。到任何时候我宁舍生命不舍法,我看这就是真实智慧。无法之法是真实法,无知而知是真知。所以诵经应该用经,而不被经典所用,同修你自己悟一悟。

诵经要用经而不被经典所运用,什么意思?要运用经典,佛告诉我们舍就可得,那我就舍,这叫用经;而不被经典所运用,不被经典左右你的心。若能够如此诵经,这个功德受用不尽。这就是《楞严经》里面佛讲的:“若能转物,即同如来。”你的心若不执著于见闻觉知,不执著于相上的东西,这叫若能转物即同如来,你就是佛。如果我们执著诵经的遍数多少,或者分别大小乘经典,把它执取为消业、灭罪的多少,这个经典就成为机械之具,经就变成死经了。

有好多同修读过《地藏经》,《地藏经》一开篇的时候讲了:诵一遍《地藏经》灭五十万大劫的众罪,读一遍得多长时间?如果眼睛好的人读一遍也得一个半小时,消多少万大劫众罪?五十万。这可能在经典里面是有据可查的。但是一声佛号可以消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,是五十万多还是八十亿多?显然是八十亿多。五十万要用一个半小时才能消,一句阿弥陀佛八十亿,阿弥陀佛又八十亿……咱们到底会不会算这个帐?为什么你还这么执著于经典?你说听佛的话,佛是这样说的:“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生死。”我们都是佛弟子,既然听佛的话,你怎么不照佛的话去做呢?你说你是不是愚痴?你诵了好多好多经典,你的果报是什么?愚痴报。愚痴报是畜生道,可怕不可怕?你若想诵经去了脱生死、诵经去消业障,这就是旁门外道。说这老犟牛是真敢说,说我诵经是外道。对,你诵经就是外道,因为心外求法,这个经是不是心外之法?是心外之法吧!不是你的清净心,我念佛是洗刷我的清净心,你诵经能洗刷你的清净心吗?靠经典去求解脱,与自性不相应的是不是外道?别人不敢讲,我是奓着胆子讲,其实真是这回事。我若不说实话,说:“诵经好,尤其你到寺院诵经去吧,将来得解脱!”我这叫欺骗,那老和尚该欢迎我了,真是叫欺骗,因为心性不相应。

说实在的靠诵经不能够往生,因为你听一听《犟牛初悟》那个磁带,那是我没入佛门之前讲的,我现在还仍然听我讲的《犟牛初悟》磁带。它那里说得很清楚:“读万卷经不如念一声佛。”你算一算,就拿《地藏经》来讲,读万卷经你乘一下看是多少,能消多少业?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一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,这是小劫。一个中劫是二十个小劫,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,一个大劫是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,这是天文数字,一声佛号阿弥陀佛消无量劫的生死重罪。

我们就靠念佛来消业,靠烧冥纸钱不能消业,你烧了冥纸钱将来就到饿鬼道里储存起来,到那好享受,你本身的阿赖耶识里就装着到冥界众生那个地方去的信息。真正的学佛人可不要被这些邪门外道所欺骗,邪门外道绝对不要搞,没有用处。“唯依念佛得度生死”,这是佛教诲的,我们要以圣言量明辨是非,如果你不听劝解,你就认为读经能了脱生死,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?诵经口诵心不用,万人修万人迷,你就走这条路,不信你就试试!

我身旁有一位同修,原先我们是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同事,她是管计划生育的,都在梅河地区办事处。这位居士比我要早入佛门十来年,她诵经典诵的真好,诵《无量寿经》用二十三分钟,你要说诵第几品的时候,她可以从那一品倒着背下来,那真是谁也比不了。到鞍山寺庙她背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,老和尚都说:“了不得、了不得!”赞不绝口。那时她瞧不起我,我还没诵过《无量寿经》,所以她看我这小老头儿不起眼,什么也不是,瞧不起。别人都恭维她是善知识,她可以在寺院当维那,居士当维那(就是领唱的),但她走的时候,别人告诉她说:“大菩萨你念佛呀?”她睁开眼睛问:“啥叫念佛呀?”你看她都不知道什么叫念佛了,平时心与佛心不相应,她心里没有这个佛。她就问你:“什么叫念佛呀?念佛怎么念哪?”这话一传到我耳朵里,我说:“这人算完了!”因为念佛成佛,不念佛能成佛吗?不会念佛,最后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了,满脸紫青色,走得非常难看,不知道念佛。

信、愿、行,什么是行?行就是念佛。如果我们单纯的著在文字相上,望文生义则不解经典的真实义,枉被白纸黑字所蒙蔽,就被经典的文字相、言语相所迷惑,就死在相上。当然经典本身没有过失,这点要讲清楚。说叫经典迷惑了,经典有没有过失?经典没有过失。因为经典是佛陀给八万四千烦恼的人所开的药方。你只看方不抓药,你就迷惑在这块儿。佛开了药方,你照方去抓药、照方去实行,其心就与佛相应,念佛自然得力。

经典让你怎么去做?《大藏经》和《华严经》等经典无不是——“佛语心为宗,无门为法门。”佛讲的法都是让你修自己的心,为什么你看经典却不修自己的心?这是经典的过失吗?显然经典没有过失,过失还在自心,在自己不觉悟,在自己迷惑颠倒。这就叫作“境缘本无碍,得失在自心。”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经典就属于物质环境。物质环境、人事环境并不能阻碍一个真正修行的人,有得、有失在自己的心,而不在境和缘上。我这样讲不知道同修能不能理解,再往下讲确实讲不了。同修要启悟,我只是扔块砖头,为同修砸出你们的宝玉,就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。因为我一说就不是佛法了,确实我也不懂佛法,也不会讲佛法,就是这样启发同修的真实智慧。宝玉人人都有,就是自己有宝不知挖掘,就是迷惑,这就是古人讲的:“迷悟在己,得失在人。”

佛说法主要在度众生,针对众生弊病而说的法,使许多众生能破迷开悟。经典是针对不同根性病的众生所开的药方,所以对药方我们不能无选择的乱用。世人现在就犯这个毛病:这是佛说的,这个经典是佛说的……哪个不是佛说的?佛说的对症不对症?你的病是不是和这个药方相应?见到药方你就抓药,那就中毒,就把你吃死了。药店的药哪个不治病?但哪个药又没有毒?你不能说把药箱子的药都拿回家就熬吧,那样不但不治病还把你治死了。经典和药也是一样,这就叫作契理契机。佛法必须契理契机,不契理契机,佛法就变成邪法也能害死人。

前三年我就遇到这种情况,张德超的侄女就是这样。她的侄女是个大学生,偶然的一次机会,在大学里看到一部《金刚经》。因为受她家庭的熏陶,家人都是佛门弟子。但你是学生不知道经典的作用,经典是启发人自性的作用。她得到《金刚经》就天天看,当看到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的时候,就执著有相就是虚妄、有相就是虚妄,念书也是有相,外边的境缘全是有相,这些都是虚妄。虚妄来虚妄去,不到半个月就得了精神病,你说经典害人不害人?不契理契机就害人。有相是虚妄,那么无相是菩提,若没有有相,怎么能显露出无相呢?你单求一方面,不知道另一方面就是着迷,就错了。这就是体、相、用三者关系缺一不可,有体必然有相,有相必然有用。体是我们的本体,是看不见摸不着、永恒不变的体。但是它的运用就是相,你说凡是有相皆是虚妄,那么都没有相了,就落到空观了。落到空观佛可度不了了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是对那些著相的人而说的凡是有相,皆是虚妄。

佛还讲过极乐世界,《无量寿经》是极乐世界的档案,他讲了好多西方极乐世界的相;《地藏经》又讲了地狱的相,那佛不是糊涂了吗?一会儿讲相,一会儿讲空?就应该明白,佛是针对不同人而讲的。所以我们念佛就是修自心佛、自心法、自心僧,外边没有阿弥陀佛,外边也没有经典,你明白这个道理了,你行动能顺其自然了,那就是佛法;这就是心与道合,行于自然,这就是佛法。自心的清净心就是佛法僧,换句话就是觉正净,都不离自心,离自心之法就叫外道法;仰仗什么大法而得解脱,仰仗什么大师的加持力而能了生死,这不全是外道法吗?就是这个道理。

净念修止观,空色两不沾。

性相要圆融,狭室揽大千。


阅读593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